“公筷”能普及吗
1、 传统习惯和观念我们可以试着去改变,特别是使用“公筷”夹菜简单易行,应当能够尽快普遍实施。各地之所以倡导使用“公筷”,也是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在向社会“吹哨”。因为,这次疫情再次敲响了卫生安全的警钟——像新冠肺炎一样凶险的“人传人”病毒,呼吸道传播是其“大通道”;不少家族确诊病例,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外,恐怕“私筷”共夹一盘菜也是主要“祸根”。
2、 筷子细小凹槽里藏有许多细菌,会引发痢疾、肠胃炎等疾病,用餐前需彻底消毒;而“私筷”可能会将病毒交换给他人,家庭式常见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碗筷就有极大的“嫌疑”;若与甲肝、戊肝、手足口病、伤寒、肝癌患者混用餐具,病毒也可能通过唾液传染健康人。
3、 而在生活中,“私筷乱夹菜”现象司空见惯:如今,多数饭店客人无特别要求时一般不放“公筷”,有的饭店给聚餐客桌配备的“公筷”也经常被“闲置”。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爱吃的菜“挑肥拣瘦”翻个不停,甚至有人习惯性把所有菜夹起来放下去地反复“猫戏”。假如有此嗜好的人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筷头便会在大快朵颐之时,让同桌就餐的所有人成为“密切接触者”。然而,经常有人在配备“公筷”的情况下,用嘴呡一下自己筷子,开个玩笑说声“我没病,不要嫌弃”,便把私筷伸进公盘里。这一伸不要紧,打破了规则不说,极有可能使众人守护了半天的公德泡了汤。
4、 疫情过后,亲朋好友、单位同事、接待客人、红白宴席等聚餐场面定会接踵而来。餐饮行业为聚餐桌上配备“公筷”,人们夹菜时,每个人都要主动使用“公筷”,防止“病从口入”,也防“病由筷传”。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便会培养出更加文明的“新积习”。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2
阅读量:95
阅读量:96
阅读量:95
阅读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