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软件测试岗位中可能运用到的WEB知识
1、想要了解基本的web知识,那么OSI 7层模型是必须知道的知识,因为这些当前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模型:
OSI 7层模型:物理层(基层硬件设备,比如终端电脑),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路由器等数据传输设备),
网络层,传输层(网络连接,比如传统的局域网或者万维网)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一些高级应用,比如邮件,办公, 社交软件等)
OSI7层模型的特点: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同层次之间使用相同的协议
顺带提一下就是另外的两种模型:
TCP/IP5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4层模型:物理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接下来该提提当前所运用的架构间的区别:
B/S架构(Browser/server架构,也称作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和C/S(client/server架构,也称作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架构:
B/S架构需要重点考虑系统在不同的浏览器中的兼容性问题(浏览器的内核不同)
C/S 架构需要考虑系统在不同平台的安装、卸载、升级.

3、HTTP协议,也称作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位于ISO模型的应用层,
由请求和响应构成,而常见的请求方式是get和post请求。
HTTPS 协议,也称作基于安全套接字层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或者是 HTTP over SSL。
post请求与get请求的区别:
get请求,(查询数据)发送的数据跟随网址(URL),一起传输。
post请求,(提交数据)发送的数据,在请求体里单独传输。
(备注):
HTTP请求方式除了post和get外,还有下面的请求方式:
HEAD :与GET请求类似,不同在与服务器只返回HTTP头部信息,没有页面内 容.
PUT :上传指定URL的描述。
DELETE :删除指定资源。
OPTIONS :返回服务器支持的HTTP方法。
CONNECT :转换为透明TCP/IP隧道的连接请求。

4、接下来就得聊聊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
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无连接的服务(UDP):
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
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5、Cookie(小型文本文件,也可以理解为缓存)和Session(会话控制)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又是怎样的呢?
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上,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
cookie不是很安全,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考虑到。
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比较占用你服务器的资源。

6、最后需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可能碰到的HTTP状态码以及含义:
状态码 含义
200 ok
301 永久移动
302 临时移动
404 找不到资源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小贴士)
如果在网络传输中,一些端口编号我们是必须知道的。
目标 端口
http 80,
https 443 ,
mysql 3306,
oracle 1521,
fidller 8888,
代理服务器 8080,
ftp 21,
ssh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