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存在哪些轻重现象(二)

2025-05-17 01:22:10

1、重现成答案轻思维过程。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学生都懒得思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老师会把答案拟佯鲅烫侬写出来的,到时候抄抄背背就行了,可见教师的拟写答案使学生学习产生了一种依赖思想,这种思想使学生对新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没有那种能力。学生的思维成了容纳问题的容器,在考试中容器内有的问题自然能答,而容器内没有的问题学生就干瞪眼了。至于问题为什么这样答,遇到新的问题该怎样去想,目前的教师考虑的不多,他们考虑的只是怎样给问题拟写答案,怎样让学生记住这些答案。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思维,更没有学生的质疑,有的只是抄答案、记答案,这种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书呆子,根本不能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必须彻底转变,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思想的偏差。学校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好人才就是素质高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考高分的就一定是好人才吗?不一定。老师那样教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考高分,所以从教育目的上就有了一定的偏离,要让老师明确,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目的明确了,这种现象也就自行消失了。

中国教育存在哪些轻重现象(二)

3、重言传轻身教。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教师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动口不动手,就是无论什么事都要求学生干,而自己则很少亲躬。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松懈,无论什么事教师只行动在口头上,具体干活的只是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其中的身正就是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即使不让学生跟着学,学生也会自觉地模仿。学生成才与否,与教师的身教程度有很大关系。素质教育下,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只重说教,忽视身教的错误做法,凡是要求学生要做的事,教师应首先带头做到,凡是禁止学生做的事,教师首先应坚决杜绝,处处严于律己,注重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如自觉与学生一起参加大扫除,亲手捡起一片纸屑,一块碎石;辅导学生认真细致从不旷课早退迟到;写字工整干净;言而必信等等。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人师表,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平时说的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子下假神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学校教师的师德不高,有待提高。广大教师应切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座右铭,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

中国教育存在哪些轻重现象(二)

5、重优生轻差生。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教育的重优生轻差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优生升学有望,在竞赛中还能拿名次为老师挣面子,所以老师特别重视,而差生呢?学习不好调皮捣蛋,考试还老拖后腿,老师恨而欲弃之。大量的事实证明,差生不见得都是蠢才,在学校读书时的差生长大后有很大成就的人物屡见不鲜:爱因斯坦、牛顿、矛盾他们在学校读书时都属差生之列,但他们却都是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应试教育的最大失误是拔尖培养,偏向升学有望者,素质教育就是要摒弃这一失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应是教师崇高的职责,使教师树立一个信念就是: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是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是自己待扶植的幼苗。对优生有优生的办法,对差生不灰心不鄙视,用自己的爱心温暖那颗易受伤害的心灵,不求人人考大学,但求人人成才,这就是对教师的要求。

中国教育存在哪些轻重现象(二)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