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城市标识系统规划
标识在我们城市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项,它是城市家具以及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构成。城市标识应该包括三个尺度和三个层次,三个尺度是规划问题,建立了城市标识系统的基本体系;三个层次是设计问题,探讨标识设计的信,达,雅。三个尺度,即宏观尺度的城市空间,整体格局;中观尺度的建筑街道,外部空间;微观尺度的城市家具,环境标识。
开展标识工作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标识分区,大体上可以把城市分为这样若干种类型:城市传统风貌片区,城市文化休闲片区,城市经济产业片区。在这些类型里面,显然传统风貌分区和经济产业分区应该是不一样的,它们有不同的特质。
如果这个工作没有做好,最后做完的标识跟环境之间会有很大的脱节。这是宏观尺度的一个标识规划,那么到中观尺度,它应该叫做城市标识体系特色营建,在特色营建基础上凝聚每一个街区的标识主题,然后标识分类,包括交通导向标识,环境标识系统,形象传播系统。最后到微观尺度,才涉及到标识设计的问题,标识人可能谈的更多的是标识形式问题,平面问题,材料问题,而标识系统规划更多的围绕场地与环境问题,受众与需求问题,主题与信息问题,其次才是形式与外观问题,材料与色彩问题。
谈到具体设计问题,应该包含这样三个层面,首先是行为活动层面的关联,它是一个“信”的问题;其次是视觉认知层面的关联,它是一个“达”的问题;最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关联,它是一个“雅”的问题。
在行为活动层面,主要看标识好用不好用,今天的中国,其实这方面是很尴尬的,估计大家的住宅一半是没有门牌号码的,我们连最基本的导向都没有,这是最低层面的问题。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标识,标牌够不够用,好不好用,包括适用性,便捷性,耐久性等。
最后到精神文化层面。我们经常会讲,每个地方的标识一定要能体现出这个地方的特性,地域性,这个地域性跟传统不是一回事,我们谈中国文化,大屋顶不代表中国文化,紫禁城不代表中国文化,它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特征。
精神文化层面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历史价值,要强调这个东西在时间轴上跟以往的关联,就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的基本问题;第二个是地域价值,这个地方特有的自然肌理,人文肌理呈现的某些特征要反映在标识上;第三个是时代特征,标识还是要含有时代性,整个社会一直是进步的,我们没必要固步自封,没必要只谈历史不谈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