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不上第一名觉得对不住班主任

2025-05-10 18:55:13

伟男:杨老师,您好,我有几个心结想咨询您,我是一个给您写过两次信的学生,一个是关于学文学理的事儿,另一个是自己的心理世界,最近我们刚刚月考完,这次我考了四个班第一的最后一名,实际上就是第一名中的最后一名,我觉得挺对不起那个班主任(因为我自尊心很强),我觉得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第一次考试时,我考了年级第一,后来,只是年级3、4名,我觉得很不好,一点也没有动力,因为我考不上第一名,我觉得挺对不起班主任

杨永龙:如果次次考第一,你会得到什么呢?

伟男:我们有四个文科班,这次我考了年级第四。所以我觉得在班主任面前很丢人,也给办主任丢人

杨永龙:你觉得学习是为谁而学呢?

伟男:我们考了4次,我的名次是年级第1、3、4、4,这给我的打击太大了,我觉得学习一点动力也没有了,第一名太遥远了,我知道我为自己学习,可是,我真的一点动力没有,考差了,我会觉得挺抬不起头来,就像前面说过的,挺“丢人”。我应该怎么做呢,杨老师

杨永龙:你说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呢

伟男:发现不足吧,为高考加油

杨永龙: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把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进步。

伟男:可每次都与第一差距甚远,我没有动力,注重结果让我心里很沉重很压抑

杨永龙:考试需要的不是关注分数和名次,而需要的是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平时的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考中碰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假如高考中碰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您次次考第一,就会忘乎所以,就会忽视查缺补漏,这样高考场上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现在您考试出问题,发现和解决了问题,高考场上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是不是等于最终的成功呢?

伟男:应该这么想。可是我总觉得考不上第一,就对不起班主任,因为第一次我以绝对优势拿到了第一。这样吧,杨老师,我想您要吃午饭了吧,我今天中午给您写封邮件,其实不只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困扰着我。我好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有这么几个问题想咨询您一下。

(一)我们第一次考试,我以“绝对优势”拿了年级第一。可后来考了4次,我的成绩是1、3、4、4。我们一共四个文班,也就是说最后一次(最近)我考了四个第一中的最后一名!这让我很失望,我觉得年级第一名很遥远,而且我也觉得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很对不起我们的那个班主任。我觉得考个第3、4名就是失败。学习上觉得没有了乐趣,成天在为成为第一而学习,好痛苦!没有动力,觉得周围没有鼓励,我很累……

一次次,我没有办法得到第一名,一次次,我情绪低落。我的同学在理科班都考第8、9名,我觉得我比起他们差远了,所有人都说学理科前途会更好,他们那样的名次,比起文班的3、4名,老师都说更厉害,更好。可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会动摇,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像您对我说的“你的工作就将是你能力和兴趣的最大发挥”。可是始终有这种氛围在身边,我觉得很不自在。

您中午问我学习为了谁,考试是为了什么,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可我总觉得,考试时就是为第一名取得,这让我很累。有时候我真想和一个20多名的学生一样,高兴与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哪怕考到19名,老师会鼓励,自己会欣喜。现在,每一考试,我都觉得有种压力陪伴着我,就是“第一名”。

(二)卑心理。有时候觉得别人比自己多做出一道题,就会产生莫名的自卑心理,对了,就是这种心理!我觉得自己总是比他们差,看他们眉头紧锁努力的样子,我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远了。即使考了第一名,也会觉得比他们差远了。(他们讲东西头头是道,每天步履匆匆,而自己似乎总是不温不火,一点不着急),总觉得与他们差距好大,更加重了我“再也考不到第一”的心理状态。

(三)另外,我有时候做不到所谓的“平心静气”。说白了就是浮躁。自己很想改正,可没有方法……

(四)英语成绩总在120徘徊,好想提高,可没有办法,我背过4级词汇,可那在阅读理解上有用,我的弱项在完形填空。您有什么办法吗?我觉得阅读书籍报刊效果并不好。我做了20套高考题目(完型平均错5.6),可最近的考试的完形填空错了九个!我的弱科啊,可比我好的那几个人英语总比我高10分左右,我就觉得更自卑,觉得差距好大……杨老师,您能帮帮我吗?

杨永龙: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前面我已经给你说了,这是因为你没有明白考试的目的所致——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把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进步。考试需要的不是关注分数和名次,而需要的是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平时的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考中碰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假如高考中碰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你次次考第一,就会忘乎所以,就会忽视查缺补漏,这样高考场上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现在你考试出问题,发现和解决了问题,高考场上就不会出现问题,这是不是等于最终的成功呢?

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都会排名次,要排名次就会有前后的起伏或波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所具有的心态是“要跟自己比,莫与他人攀”,也就是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同时拿出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重新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查找自己出问题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我们在高考之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让自己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学习无害,而且还对于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高考,而且还会避免在高考中会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我们的“盲点”。这样的考试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地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在考试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并为自己集中突击和解决考试中所暴露薄弱环节,使自己在高考来临之前妥善解决它们,这样我们就会在高考中把握胜局!所以你要改变对考试的角度,把它看做是查缺补漏的例行检查,当你把考试看做是发现自己问题的机会,提高自己学习方式方法的手段,那么你的浮躁和沉闷的心态也就会随之消失。

从以上所说我认为你把考试的目的放在追求第一名之上显然是偏颇和不合理的,再说了由于你每次考试太想拿高分了,这样就容易出现“目的颤抖”——针对这种情况庄子有一个故事来做概括——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解决目的颤抖的方法首先是明确考试的目的,其次要明白花费大量时间和努力来学习是为了求知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进而激发自己求知的兴趣,你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考试的名次、成绩之上,学生追求考试成绩是没有错的,但是过分追求考试的名次、成绩而忽略了习得走向成功的思维,以及养成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的造就,这显然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再次,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最有效的努力,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帮助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尽自己最大的最有效的努力去学习,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同时自己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学好,我的身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然后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那么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成功也就会紧随而来。

关于你所说的“自卑心理”云云,其实你所说的这种心理体验我每天都能体会到——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自己不抓紧学习就会比别人落后许多等等,《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困:窘乏,困难;自反:自身反省,从而加紧学习;自强:发奋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只有努力学习的人才能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所学到的知识贫乏,知道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更加勤奋而踏实的学习;在到了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才能够自我奋发积极而主动的进取。所以你现在的感受是勤奋努力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只要我们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那么学习的成功也就会紧随我们的实际行动而来。

关于你说“做不到所谓的平心静气、浮躁”,这说明你在学习的心态和行动上“狠劲”不足,也就是没有发疯的学习心理和劲头,学习“狠”为先,如果你不够狠,你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如何才能够产生狠劲?就是坚持学习,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继续坚持学习,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坚持学习!实在确实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还是坚持学习!在你不断坚持的过程中就会感到一种一定要学习好的力量产生,狠劲就产生了。放弃对自己的怀疑,以及对未来的各种想象,坚持以实际行动学习。在这里我给你举一个长跑的例子,我们才加过长跑的人都知道,当跑到某一段距离时,我们会呼吸困难、全身感觉无力,如果我们继续坚持跑过这段距离时,我们的呼吸以及全身也就会逐渐变得顺畅和轻松起来。我们把“呼吸困难、全身感觉无力”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极限,在长跑比赛中最重要的是以继续坚持去打破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一点松懈,这就是我所说的“狠劲”。也就是在学习的任何时候都有那么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

关于你的英语“完形填空”的问题,我对英语学习没有什么研究,所以就请教了我校的英语老师,他们说先通读一遍全文,不要急着去填答案,尽量清楚大概意思,特别是文章的第一段落弄清楚非常重要,因为第一段一般介绍了文章的中心话题,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展开的,牢记这个中心话题就会激活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话题从前到后反复推敲,力争使文章恢复完整,把完形填空放在整体之中,阅读时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关联词以及词性、词义、成分等,填空时要考虑到文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样便能很快把握文章的关键而较好的完成完形填空。建议平时多做一些完形填空专项训练,最好每天能练上两篇,持之以恒,这样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的。

伟男: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