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改变行为---家庭生活矛盾的一个自动思维
端午节带孩子一起回威掖顿洮芩海老家(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住了三天。孩子非常喜欢这里,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也很高兴。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感觉真是幸福啊。
不过也有点小插曲,我的妈妈有些唠叨,比如做饭,我都已经很明了的事情,她还会多次告诉我,所以我有时有点不耐烦,说:妈妈,不用管了,我知道。这样几次下来,我感觉这样有些不妥,需要改变。
自然谁也不是很喜欢唠叨的,但是一向心理自控力不错的我,为什么回家这么两天,却没有忍耐住,说出这样不太合适的话呢?
还是运用认知疗法分析一下自己。
首先分析一下自动思维,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仔细想,不是我不能忍耐这个事,而是因为我想以后还要一起生活,所以想改变妈妈。从核心思维来看,我以前有完美倾向,喜欢把事情变得更满意些。这个核心思维虽然已经变成“既努力,又顺其自然”,但是在具体事情上的影响还在。
找到了自动思维,开始自我讨论:妈妈已经六十多了,性格基本定型,很难改变,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所以不要想着去改变她。
如此一想,之后妈妈再唠叨的时候,我根本不需要忍耐,而是安然于这幸福的唠叨了。
我给一位白领做过咨询,小伙子性格不错,心态也好,就是有点追求完美,对爱人的一些习惯:如收拾家、做家务慢...等看不惯,所以总想改变爱人。所以有时就为这点小事儿争吵,为本来幸福和睦的婚姻添了点不和谐音。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想改变别人是个最常见的自动思维。许多争吵、矛盾也是由此而生。如果是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寻求改变是必要的,比如前些天有位妈妈告诉我老公对孩子打骂、侮辱,搞得一个素质不错的孩子出了问题,我以为此时虽然改变很难,但还要执着一点,坚持尝试改变老公。
但是家庭中很多事情没那么重要,即使同是年轻人,想改变一些习惯也是很难的。所以为了少些争吵,可以说服自己,来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性思维,不再去尝试改变爱人那些不大重要的习惯。
我这样和那个白领交流之后,过了些天,他告诉我:在不尝试改变爱人之后,再看到爱人的那些习惯,就觉得没什么了,也不需要忍耐,两人的关系也更好了。
幸福的家庭生活,从改变不合理的自动思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