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1)灵活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的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3、(3)预习中要防止迷撞笸痉两个极端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预习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收墩芬蓥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而不是用预习代替听课。

5、(5)要培养预习的兴趣学生不预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7、(7)克服预习的随意性有些同学也知道要预习,但在预习时只是把书本随便翻翻,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习效果,反而会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随意性还表现为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罪拈藉麝算了。预习是一种习惯性的学习过程,许多学生认为初一、初二时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三再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最初开始抓起,“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翻阅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的坐落在上学最初时养成的好习惯上。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8
阅读量:96
阅读量:45
阅读量:91
阅读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