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1、可逆反应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可以理解为正反应、逆反应达到平衡。
2、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的第一依据:正反应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的速率(这一点会简单变形,注意:“正”“逆”;“等于”即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3、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的第二依据:浓度不变(这一点在题目中也可引申为物质的量、分数等,具体视题目环境而定)
4、化学平衡状态的幼榍嘈酾判断依据,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最关键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判断依据一定是在平衡瞬间才拥有的特性,如磨营稼刻果平衡正向或逆向移动均不具备这一特性,这才能是判断依据。(如果出现密度,要借助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出现平均摩尔质量,要借助公式平均摩尔质量等于质量除以物质的量。不是固定的答案,具体视题目环境而定。)
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此知识点学生只需看得懂这几个字即可,不必记忆)。“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等”——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6、“动”——指化学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只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两者均不等于零,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7、“定”——在一定条件下可逆答牧驼揎反应一旦达到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8、“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到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到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到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