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2025-10-19 00:13:06

1、第一件事——写评论

1.在哪里写?

      进入“全民评论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言平台。

影视剧的弹幕,微信朋友圈的评论,豆瓣的书评,公众号的留言,简书的“写下你的评论”等等,无不提供了可以尽情发挥、肆意挥洒的画卷。

只要有思考,有想法,有洞见,不在乎是吉光片羽,还是长篇大论,均可留下你跋涉的足迹、思想的光芒。

2.怎么写?

      八分事实或信息,二分个人观点。

      在作者看来,“耳闻目睹之事”皆可谈论,但没有必要咄咄逼人。

      如何形成两分个人观点呢?作者的建议,提取自己“体会深刻的部分”。

      看起来是不是像极了语文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来写”。呵呵,读一本书,不就是一次旅行吗?

      作者用他的感受、情绪、见识、想象、思想构建了一个精神王国。读者如不速之客,闯了进去,来无请柬,去不礼送。

      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的确只要抓住最重要的观感,形成看法就可以了。

      是不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2、第二件事——练思维

1.形象思维:

       用好“比喻”。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发表诺奖感言时,机敏地说,在我们面前有一道厚厚的墙,而我是那个执意撞向墙体的鸡蛋。

       用“墙体”来比喻“体制”,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冲破体制,村上春树希望自己可以保持用写作来挑战的勇气。

      把比喻当做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并加以运用,益处显而易见。

      它是一柄化抽象为具象的利剑,有效帮助我们把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以一种有趣的“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便于读者轻松接受。

2.抽象思维

A.用好“比较”

我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比较的方法不仅可用于思考,也可用于写作。

如何做比呢?

找到可比性。比较并非信手拈来两个事物就开始做比。得搞清楚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能比?是基于相同的范围,还是相同的标准,都知道考虑。

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举例来说,同样是微信公众大号,“剽悍一只猫”和“阿何有话说”有什么区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定位和运营模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对运营微信号有很大启发。

B.用好“系统”

系统思维,是作者重点强调得科学思维方式。

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当我们发现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我们就应当系统思维。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简单说,说你思维告诉我们,不能单方面看问题。苏轼在古诗《题西林壁》中写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结论自然不相同。这也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因。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3、第三件事——养习惯

1.打磨用词

是不是觉得有点小儿科?

非也。词汇量是流畅表达的基础条件。回想一下,我们在写作或者谈论中是否遇到“词穷”、“断篇”、“词不达意”的窘境?

可见,丰富词汇量,打磨用词多么重要!武器库,弹药充实,有备无患。

更何况,思维的外壳是语言。言语词汇丰赡,思考方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2.尝试转述

为什么要学会转述呢?斋藤孝老师道出其中奥妙:转述,可以让我们锻炼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转述也是极为重要的表达能力。

通过转述书本或者电台的节目,能让对方会心一笑或大吃一惊,说明你成功了。

无论从过程还是效果来看,转述与写作是不是“异曲同工”?

3.学会提问

斋藤孝老师认为,提问才能让讨论逐渐聚焦于问题焦点。

无独有偶,我国宋代大学问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关于提问的重要观点: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的确,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我们尝试多问“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甚至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定能帮助我们发现真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4、第四件事——会读书

1.再多读几页书

在作者看来,读书是锻炼思考力最简便的方法。

要想练就超凡的思考力,就应该争取每天多读几页书。能读200页,而不能读400页,说明思考的耐力不足。

如同跑步,只能跑1公里,不能更远,你的耐力显然就那么点了。

2.多读古书典籍

《打造观点》指出,“阅读古书典籍”就相当于为这个人增添“镇住人的威力”。同时,“如果只跟朋友聊天的话,人就会变得肤浅。”

古典书籍,经过时间的检验,积淀为经典,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与经典为伍,与伟大同行。读经典,多多益善。

3.读书的两种模式

快阅读——两成内容,八成信息。

慢阅读——培养精神世界。

两种模式各有各的好处。如同十八班武器,耍得好锋芒毕露,耍得拙妙处尽失。

假使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不妨用快速阅读法,抓住关键的两成内容,获得八成信息。速战速决。

倘若时间充裕,悠哉悠哉,便可慢慢品读,逐字逐句,细嚼慢咽,濡养性情,滋润精神。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5、第五件事——速决断

1.列要素

为什么遇到某些问题,我们会犹豫呢?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问题本身涉及的线索或头绪繁杂不堪,令我们焦头烂额。

可事实上呢?只要我们学会列出相关的要素,思路立刻就能清晰起来。

所谓“剪不断,理还乱。”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大脑只能处理单线程的问题。

怎么办?很简单,用一只笔、一张纸,把相关要素一一列出,然后对比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即能呼之欲出。

决断不再难于上青天。

2.分利弊

事分轻重缓急,法有优劣利弊。

当我们犹豫不决时,常是因为一时未曾权衡利弊。

面对决策问题,学会分利弊。

以表格方式,有利之处分条列出,弊端之处分项摆出。一目了然,决断自在。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智明心朗。面对各类问题和种种信息,既能条分缕析,又可拿捏分寸,亮出观点,独立思考力具矣。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6、第六件事——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谓有恒心,持续不间断,老是那么一股劲地进行。语出清·曾国藩 《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京剧《串龙珠》:“男勤耕女事勤织各务其正,休荒嬉莫堕落持之以恒。”

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有你的独特观点?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