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学会选择

2025-05-18 11:01:03

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巳呀屋饔,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把“学会选择”这一理念融入到调节学生的矛盾纠纷中,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天下午,有学生报告,宁和谦两人打架。我让人挹掷秦把把他两个请到我的办公室来。此时,我正写着一篇《人生就是选择》,桌子上摆着一本威廉格拉瑟的《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

两个人来了。一帮调皮的男生在门外等着看热闹。可惜的是,他们的热闹没看成。两个人是哭着进来,笑着出去的。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处理学生纠纷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绝对不偏听偏信。每个人都有对事件完全陈诉的时间,陈诉过程中保证不被打断。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综合分析,事情的真相往往无所遁形。

简单说来,宁和谦打架的原因是这样的:宁拿着另外一个学生的手甩到了谦的脸上,谦的眼镜被打掉了。谦就打了宁一巴掌,宁接着踹了谦一脚……于是乎,一塌糊涂。

我问宁:“是故意的吗?”

宁说:“不是。”

谦说:“就是故意的。”

我说:“抛开这个不谈。宁,你不是故意的把另外一个学生的手甩到谦的脸上,之后,你可以选择怎么做?有几种选择?”

宁说:“两种。一种是道歉,一种是打了就打了,没什么表示。”

我说:“你选择的哪一种?”

宁说:“第二种,没什么表示。”

“导致了什么结果?”

“打起来了。”

“如果是选择第一种,道歉呢?”

“那就打不起来了。”

“哪一种选择更好?”

“道歉。”

我问谦:“当你的眼镜被碰掉的时候,你可以怎么选择?”

“可以不理他,也可以打他。”

“你选择了什么?”

“打他。”

“结果呢?”

“打起来了。”

“这个结果好不好?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打他你就是争气了?”

“不是。他们看笑话。”

“所以你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是。”

经过分析,明确了责任。在说的过程中,眼里有泪的学生破涕为笑。我告诉他们,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做事情千万要先想一想,再去做。虽然不必“三思而行”,但也要如孔子所说“再,斯可以。”不要让自己的舌头跑得比思维快,更不能让自己的拳头跑得比思维快。

两个人虽然对于最后打起来一事都负有责任,但归根究底,宁的责任在先,所以宁郑重地向谦鞠躬道歉。

现在教育界流行教孩子们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我想,学会选择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的基础。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