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因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失眠
1、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因为某些疾病造成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活压力或者其他的一些心理原因造成的,这里介绍一种方法让你能梓脶阗擗最大程度地避免烦人的失眠。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失眠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这样:先是正常地躺在床上了,之后就开始胡思乱想怎么也没有睡意,然后就频繁地换睡姿,后来一看表都两三点了,心里就更急了,但是老想睡着却就是睡不着,结果往往都是半睡半醒地熬到了早上。不过,正常来讲应该是从头与枕头接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很惬意的倦倦的感觉了,随后是随着大脑的遐想渐渐地进入梦乡。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仔细对比正常入睡与失眠过程我们发现,躺在床上到胡思乱想这两步都是相同的,而之后正常应该是越想越像在做梦的,但失眠的时候,我们都因为想起了某件比较重要的事而开启了一场并不合适的头脑风暴。比如第二天是开学的日子,你这时就会不自觉地脑补学校的生活场景,将会遇到哪些同学,将会面临哪些新的压力……这些想法会像流水一样不停地冲进你的脑海;再比如白天的时候你的一个朋友或爱人离开了你,即使是当天突然出现的变故也足以让你思来想去好几个小时,比如思考是谁的错、他离开你的原因、一起走过的生活经历、未来再见面的遐想等等,当你思索了好一阵之后,抬头看看漆黑的窗外,终于发现自己失眠了,于是你开始责备自己怎么会去胡思乱想。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做白日梦,其特点是不受控地对曾经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推理与思考,也就是上课时习惯上说的“开小差”。当然,人在入睡时不想东西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正常情况下就能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而失眠时却越想越清醒呢?这里需要分析一下人的入睡过程。 当一个没有失眠习惯的人在很晚、很疲倦的时候入睡时,如果床铺舒适、温度合适,我们说他的入睡过程是很理想的。这时如果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段生活片段,该片段会在双眼的黑屏前出现一个略显模糊的影像,他会发现这些影像会无法控制地做一些怪诞的变形。比如他想象这个人在散步,可能突然就出现了一对翅膀,或者双腿扭曲成蛇形,进而画面会慢慢转到天空中飞行的蛇等类似于梦境的景象,这一切都是无规律无逻辑可循的。而如果他尝试着做白日梦,也许为了同他打招呼或者示好而硬是把人的影像拉回的话,即使能维持一段可控的影像也不能驾驭之后的变化,比如他发现那个人向自己招手的同时融化了,而他自己并不期待该场景的出现。当所有的努力都尝试后,他最终将放弃思考而安然入睡,之后的怪诞场景也会一并忘去。 当入睡前的这段思考激起了个体的思索欲时,个体就会因做白日梦而失眠。在“激起思索欲”与“不受控地遐想”之前有一个阈值点,该阈值点被很多因素所决定,如床铺舒适度、睡意浓度、想象力等,这里主要强调一个因素——那就是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越大的人就会越焦虑,为了缓解焦虑而左思右想的可能性也会越大,从而导致阈值点向“激起思索欲”一侧靠近,进而导致失眠。 如此看来,想要防止失眠貌似很简单,只要别胡思乱想就行了。而事实上,很多人在失眠之后也确实意识到自己在乱想了,另一方面,很多先前没有失眠的人也不会预料到今晚会失眠,于是因为放纵思绪而造成了偶尔性的失眠。因此现在问题就变成:如何在发现自己失眠之后尽快的入睡?

3、 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平静下来。将睡姿换成仰卧,以便于面部的散热和深呼吸时胸脯的扩张;扇扇被褥、做做深呼吸带走多余的热气。接下来很重要的:保持双眼睁开,看看天花板或是窗外,就好像自己不是在睡觉而是很清醒地休息,必要的话坐起来,打开灯,告诉自己现在确实不想睡觉。平静一会儿之后,可能睡意就一点点的来了,没有来也不要紧,重新躺好用胸脯压着被褥,感觉现在的心跳和之前相比怎么样?是不是安静多了、甚至感觉不到?OK,现在可以闭上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