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的肠胃更健康
双手是血管、神经十分丰富和密集的部位。中医说手穴有经络的根,常会通过按摩不同的手穴,治疗与该穴相关的疾病。而且手部穴位易于暴露,感觉灵忿煸笤放敏,见效迅速,更适宜儿科疾病的治疗调理,对于婴幼儿的胃肠道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妈咪爱育儿专家整理了小儿胃肠疾病疗效确切且常用的3个手部穴位,以方便按图索骥,对症调理,让宝宝胃肠好起来。
先简单介绍一下按摩取穴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取穴时一寸是以孩子的中指中节为准的。
2.宝宝按摩手穴,以点按法、指柔法、指推法最为适宜,以拇指、食指、中指指面着力,按在穴位上,或在一定部位上,做轻柔点按、环绕、推揉。
1.内关:
●穴位理解:内脏的关隘,意为调理内脏重要的穴位。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快速取穴:让小儿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的两筋之间,就是内关穴了。
●主治肠胃疾病:镇静止吐、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疏通经脉,按摩治疗宝宝因为感受寒邪(受凉、生冷饮食等)、饮食积滞、脾胃虚弱等所致的恶心、呕吐、溢奶,以及孩子晕车、晕船所致的恶心呕吐。
●按摩方法:用拇指顺着经脉的走向前后揉,而不要横行切断经脉左右揉,时间1~3分钟。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可以增加按揉次数;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
如图所示。
2.外劳宫:
●穴位理解:是相对劳宫穴而言,穴位位于手背。
●定位:手背,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快速取穴:握拳屈指中指下所对的手背位置,正对掌心。
●主治肠胃疾病:健脾胃,祛寒邪,治疗脏腑积寒、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肠鸣腹泻等症。
●按摩方法:妈妈一手握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下(最好手指弯曲),用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揉按,100~200次,称揉外劳宫;用指尖掐按,3~5次,称掐外劳宫。
如图所示。
3.胃反射区:
●穴位理解:胃在手掌上的穴位映射。
●准确取穴:在双手第一掌骨体远端,大鱼际内侧,大拇指根横纹向下一横指(一横指:小儿“食指的宽度”,也就是小儿食指的直径长度)。
●主治肠胃疾病:和胃建中,理气止痛,消食化滞,增加胃的消化功能,主治孩子挑食、不爱吃饭、腹胀、便秘或者腹泻。
●按摩方法:用中指或者拇指指尖,从食指向手腕方向,按揉以胃反射区为中心的大鱼际区5~10分钟。这个穴位操作容易,孩子容易配合,而且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