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可能让你越减越肥
在这个衣服越做越窄、明星越来越瘦的时代,如果你问一个姑娘对自己哪里不满意,估计大多数人会告诉你——太胖了,要减肥。如果再籽疙牢阖调查一下她们采用的减肥办法,不出意外,“节食”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节食减肥呢?当然是因为“多快好省”呗——减得多、瘦得快、效果好、还省钱。但是问题来了,如果节食的“性价比”真有这么高,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依然苦苦地在减肥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虽然真相可能有些残酷,但事实的确如此——节食可能会越减越肥。
大脑“恒温器”
虽然大脑“恒温器”总是体贴地关爱我们的生命,但这也意味着一个令人烦恼的现实——想瘦太难,一吃就胖。
有人说,那就养成一直节食的习惯呗,坚持几年,大脑就会记住我只吃一点儿也能活得好好的,从而放弃对能耗和激素的干涉。如果你这么想,那现实可能会给你另一记响亮的耳光。神经学家研究表明,节食成功并不会降低大脑对体重的设定值。因为下丘脑也是受基因控制的,而基因并不会一下子突然改变。所以,即使你因长期饥饿而减重成功,即使保持了七年之久,你的下丘脑依然会想方设法帮你把减掉的体重找回来。为什么?因为在这7年之中,它每天都在想办法补充你的体重、降低你的能量消耗。所以,一旦有可乘之机,诸如你偶尔的放纵本能、暴饮暴食,它也会抓紧时间赶紧储存脂肪,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坚持节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本来就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和欲望。当这种本能和欲望被长时间人为地压制,大脑对进食的反应极有可能紊乱,从而产生“厌食症”、“暴食症”等可怕的进食功能障碍疾病。
心理学家曾针对进食行为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把几十名“吃货”分成AB两组,A组人靠着本能的饥饿反应去吃,B组人则控制饮食。有趣的是,A组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刻意去思考要吃什么,而B组则更容易受到食物广告、超大份量、自助餐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饮食过量。一次小小的放纵,比如一勺冰激凌、一口巧克力,都更有可能在B组中引发暴饮暴食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5年后,B组中超重的人数是A组的3倍;大多数一开始减重成功的B组人员的体重反而反弹了,其中40%的人甚至比节食减肥前还要重。
该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因为想变得更美而努力减重,或许最好的答案就是——学会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在饥饿的时候吃,在饱的时候停下来。不要逼迫自己,让你的饥饿感替你做决定。当你做到了这些后便会发现,在食物面前你变得更加释然,你不会惦记橱窗里那块乳酪蛋糕,你不会因为品尝了一口冰激凌就一发不可收拾,你甚至忘记了家里还有巧克力的存在。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就成功地帮你减轻了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