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补禁忌
1、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于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由于秋季空气逐渐变冷,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胆结石绞痛、心绞痛等病发作;还易患感冒、风湿热等,故此季节住院病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节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要注意饮食调养.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总的说来,老年人秋季饮食要注意以下四点:
2、●谨防吃出肥胖来秋风渐凉,经过酷暑的炙烤,人体终于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人体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假如在此阶段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事实证实,秋季是最轻易发胖的季节,老人应格外小心.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大蒜、辣椒等.●谨防伤害胃肠道夏季炎热,人们食欲大减,舌头的味觉也显得不敏感,而多摄取清淡而又轻易消化的食物,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而进入秋凉季节,一切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食欲增加,饮食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老人应注重饮食保健,以免伤害肠胃.饮食内容的演变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因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要经过夏天饮食内容的转变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才行.
3、●谨防补出毛病来秋季进补能打好营养基础,为老人度过严寒的冬天作好物质预备.但一些老人常吃大温大热的饮膳,许多人吃起来口干舌燥、鼻子流血而得不偿失.其实老人的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还可以服用具有健补脾胃功能的山药、芡实、扁豆等.●谨防吃出肠胃病到了秋天,各种瓜果大量上市,肠胃病比较多见.所以老人应千万小心,不要忽略饮食的清洁与保健.秋凉季节的细菌繁殖力并不低,食物很轻易被污染或腐蚀变质,刚进入恢复期的消化功能颇为娇气,稍一不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造成急性胃肠炎或痢疾.所以,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